【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洪巧憓台北報導】

「你就是那、那、那……」樊光耀,廣告裡打破蟠龍花瓶的唐先生,走在路上,路人看到他都有這樣的反應,他也總是笑著說:「對,我就是那個人,我知道你知道我是誰,只是記不起我名字。」

十五歲成為職業演員,入行十八年來,樊光耀一直以身為一個專業演員為榮,他除了是唐先生,還參與了電影《色戒》的演出,更是一位相聲演員。在演藝圈裡跨足電視、廣告、戲劇、電影界,呈現多種面貌,日前在政大與師生分享他對於人生與表演工作的體悟。

樊光耀認為網路時代讓創作看似簡單,人人都可以寫部落格,編輯維基百科,但對他來說,「創作不是愛怎麼寫就怎麼寫」,這些即興、隨筆寫下的東西少了一種「慾念」。

關於創作的慾念,樊光耀解釋,慾就像最原始的生理需求,必須找管道抒發;而「念」字的組成是「今」加上「心」,代表著此時此刻心中的種想法。合起來,「創作慾念」是個動詞,代表著長時間不斷累積的過程。他每天都會提醒自己,不然就會忘記創作的使命感。

長期累積創作的習慣,樊光耀說:「寫不出文章跟便秘一樣痛苦」,他也認為創作者有時會靈光一閃,但對於靈感,「要期待但不要守株待兔」,應該從生活中思考,才能獲得超乎於靈感的來源。

就像有天夜裡,他在睡前哼歌,忽然發現一句歌詞可以作為相聲的段子,因而延伸出一個劇本。

 

很多人認為創作就是創意,但樊光耀卻認為,創意是一時的發現,創作則是持續的發生,兩者其實有程度上的不同。將創意累積起來,如同三稜鏡一樣去分析光譜,思考更多面向,才能讓這個創意散發真正的光彩。樊光耀也鼓勵想創作的學生,要體驗環境,並且去觀察、思考,不要對太熟悉的東西視而不見。

有學生提到,創作能不能只為自己開心,不願公開。樊光耀卻認為創作者要勇於發表自己的作品,他說:「唯有逼迫自己發表,創作的動力才會繼續下去。」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oungm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